经典弧圈快攻提高级套餐(OC底板套餐)
亮点:最经典实用的弧圈底板,最经典的套胶搭配,打造最经典最适合弧圈快攻打法的套餐。
底板:斯帝卡OC底板
正手:红双喜省狂 1片
反手:友谊729焦点3套胶
优个推荐组合理由:
最著名的弧圈机器底板,拉球吞吐感明显,完全足以伴随喜欢弧圈球的球友从入门一直用到高手级别。
搭配上同样以拉弧圈著名的红双喜狂飚3,40度,不仅进一步提升了弧圈球的能力,而且均衡了其他方面的能力。
反手则是德国海绵的729焦点3,软弹涩,
狂三+焦点3,具有中西合并的性能。
底板:斯帝卡OC底板(底板分横拍、直拍,请在订单中注明)
性能参数(根据官网数据更新):
层数:5 |
速度:73 |
控制:63 |
重量:82G |
厚度:5.5 |
球友对OC的评价:
1.攻球和教练打对攻,起初用4、5成的力量快节奏对基本攻,球拍的震动感比较厉害,始终感觉拍子在震颤不已。球吃的不错,出球速度比较一般,和P500基本是在一个等级的。退台以后开始发7、8成的大力量慢节奏对功,球拍传出“咣、咣”的声音,震颤感比之前发5成力时略有减弱,但这是已经能完全感受到球拍的弯曲,回球弧线比之刚才发生了猛烈的变化:第一弧线很“冒”,自己感觉第一弧线旧已经非常的“拱”了,球从球拍上被“甩”出去的感觉非常明显,给人一种力量通过OC的形变被完完全全传导到球上的感觉,相对的象P500这样的拍子,这种发力会给人球吃进去吐不出来的沉滞感,而借力一流的芳碳板,往往发到7、8成力时最大的问题就是力量莫名其妙的在球拍内消失了,给人很不扎实的感觉。可以说,在这个发力等级上,OC的能量感是最强烈的。接着退到2米左右,开始发全力猛抽球(不是冲),弧线很低很拱很长,平平的略有飘的感觉,比之CL,速度和扎实感要差很多了。
在这里想说一个题外话,就是关于基本功的:业余选手很多人衡量基本功好坏往往注意对攻能打多少个,确常常忽视动作的连贯完整性和最重要的发力正确。现在很多用碳板的朋友特别是这样,练基础的时候过于注意求点对、不失误,结果那发力实在惨不忍睹……我曾到过一个球馆打球,我对老板说想找个人打打基本功,老板介绍个人给我,说他正手对攻能打二、三百个(TAKSIM+狂飙3),我和他一练,发现他正手全是盖、碰、带回来的,我说咱两不比发球,全打奔球你拿不到三分(其实我接发球也不好,呵呵)。结果一打,我攻两板就故意功一个力量小的飘球过去,他一碰就下网,结果打了一个11:1,我说你这也不是对攻,压根不能算基本功。
2.拉球其实根本不用我多说了,OC的正手拉球绝对是旋转、力量的完美结合。先是教练推我正手,我略退台拉下降点高调直线到教练的反手。感觉弧线非常的好控制,球到了高点以后下降非常快,落台以后基本是一条急坠的弧线,说明旋转非常的强,教练挡了两板以后顶不住了,出界,又试了几次,后来他盖推也用上了,还是出界多,于是开始推挤侧旋到我的中路,我继续拉高调,拉到6、7板以后,教练到底挤不动了,出界了。整个过程双方都是慢节奏定点球,完全是为了测试OC的旋转强度,几个球下来感觉OC的旋转非常好,并没有很多网友说的旋转出不来,容易被人打回头的情况出现,我想,可能还是动作问题:OC是很需要“迎前”的,绝不能站在那里“等”球拉,一定要转腰迎球迎上去拉,否则球会软啪啪的发飘,不仅速度大幅度缩水,旋转也会很打折扣。
3.防守现在大家对OC的讨伐主要源于此,我让教练在侧身位冲我的反手,我则将球拍摆好角度固定在那里等球,果然,“咣”的一声,第一板就下网了,当时手感似乎是球碰在一本松松散散的杂志上,力量被一吸而光,球接着掉地上的感觉。这在我过去用过的普碳、P700上可是变直线的不二手法啊……于是我退台一些,用传统的反手发力方式去发力高点“推”教练拉来的弧圈球(我的反手发力也还是传统中国横板的“推”为主),结果不仅力量松散的感觉没有了,球还很有速度,乒乒乓乓推了七八板才因为点没迎上下网了一个。很明显,硬板里的常用的反手借力在OC里几乎是行不通的……
正手:红双喜省狂一片
特点: 省队专业队员使用,非市场卖品,比市场版狂飙三具有更优良的综合性能。“狂飚Ⅲ”在解决40毫米大球所产生的技术影响的同时,特别针对以控制球为主或发力相对较小的运动员而研制。可减少发力时的沉重感,并获得较长的弧线,有利于对球的控制,在近台即能发挥快攻和弧圈威力。
友谊729焦点3套胶 (Focus 3,焦点三,焦点III)反胶套胶:http://www.yoger.com.cn/product/141480.html
适合打法:反手涩性弧圈进攻型胶皮
焦点3胶粒为精细磨砂胶面,表面涩性持久、胶质柔软;
海绵气孔多而密,弹性比普通海绵提高20%以上,
无需多次灌胶,以免弹性过大之嫌,
适合各类全面型打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