斯帝卡STIGA(OC)攻击型-Offensive Classic乒乓底板
性能参数(根据官网数据更新):
层数:5 |
速度:73 |
控制:63 |
重量:82G |
厚度:5.5 |
柄型: 横拍FL 直拍CS (请在订单留言中注明柄型)
经典名品,OC弧圈快攻机器 拍子正面:
经典名品,OC弧圈快攻机器 拍子反面:
优个建议配置:
纯木里面最经典,不为别的就是因为它更能适合更多的人群,它优点特别突出,而缺点也十分突出,很多人都知道是什么底板了: OC,OC-CR-WRB 或者OC-CR等,CR是加强硬度,WRB是空心柄,更增加了手感的传递,不过用在OC上个人觉得直拍CR的更合适,再就是WRB的比较舒服,横板是OC、OC-CR比较适合。这里面指大多数人,后面谈到的配置也具有普遍指导的意义,而不是绝对包含的状态。
OC的产生无疑是配着狂飙的底版,或者说狂飙的产生就注定要给纯木的底板当嫁妆。而这嫁衣神功的由来也就是为了中国的世界冠军。为了乒乓球底板和器材的市场考虑。基本所有的纯木底板都具有一个正手的统一配置:横拍狂飙三40度,直拍天极二和狂飙三39-40度。这与横直的打法有关系:10个横板里面基本有9个是弧快的打法,而10个直拍里面基本就是8个快弧的。天二更适合直拍是因为天二更容易透一些,更软一些,更适合撞击的效果形成的击球方式。这个问题希望看到此文章的朋友以后尽量不要在QQ里重复的问为什么。
OC的反手有很多配制可以选择,很多人都说OC的反手太弹,这是肯定的,但是很多直拍选手的封档还是相当的棒,不过用OC就注定要进攻,一定要进攻,我个人认为在弧圈这个领域的正手里面OC+狂飙属于当世的“屠龙宝刀”,苍劲雄浑的威力,遇神杀神,遇佛杀佛。真所谓:有机时代天下无双。OC的反手也用狂飙三同样是个相当不错的配置方法。不过很多人过多的追求完美,实验很多的配置,想找到适合自己的,其实适合你自己的你或许都用过了,但是在OC上面肯定没有最适合某个人的,最后想找到完美的配置的人都失望了,这也是很多人弃OC不用的原因之一,这个效果很可怕,因为你失去的不光是一块底版,你也失去了其他底板不能给你带来的上手快,力量大,杀伤强,上台命中率高,旋转强,控制出色,吞吐明显,再也没有什么底板 能给带来同样的手感,这会让你一度陷入苦恼之中,不过还好你们还有很多可以帮助你们再重新选择配置的器材版主。
OC的反手配置:狂飙三 39度,不会感觉太弹而不好控制,拉球和轻挂是非常好的选择,但是弹击不是很好,控制还不错,但是需要你有很高的水平,也需要你反手适合粘性的套胶。还有JO,哈蒙特(别用紫尼哦),NITTAKU-X,VARIO(DONIC),蝴蝶SRIVER,多尼克F2。国产的就基本是HK1997,霸道2046,CJ8000-B。不过硬度要稍微硬点,这样才能控制太弹的现象。
经典名品,OC弧圈快攻机器 拍头正面 :
经典名品,OC弧圈快攻机器 拍头背面 :
网友评测:从地狱到天堂——STIGA OC争议性能测试报告(初版)
西祠网友yzlgg 发表于:07-03-24 17:00
在下初次使用OC是好象是02年底03年初那会(这几年换的拍子实在太多记不清了),当年瞎猫撞到死耗子买到一块白字KOTO的OC,后来还因为这个几度怀疑此拍是假货……此拍在手中服役4个月,与我建立了深厚感情,由于此拍很合我本人的打法,所以我感觉还是将OC的性能完全吃透的,后来我断断续续使用过3支LIMBA面的OC感觉都不如KOTO来得顺手,所以服役时间也都不是很长,另外由于在换用OC前在下使用了将近半年的P700,两块拍子的性格可说是迥然有异,所以对大多数业余选手所遇到的问题我也都有所体会。最近随着STIGA TUBE系列的急速走红,家园里似乎对OC这几朝元老大有兴师讨伐的势头,在下作为OC及其代言人王大力的拥护者,觉得有必要写出点体会为OC正名了……(.#¥%*别打我啊……)
1.攻球 和教练打对攻,起初用4、5成的力量快节奏对基本攻,球拍的震动感比较厉害,始终感觉拍子在震颤不已。球吃的不错,出球速度比较一般,和P500基本是在一个等级的。退台以后开始发7、8成的大力量慢节奏对功,球拍传出“咣、咣”的声音,震颤感比之前发5成力时略有减弱,但这是已经能完全感受到球拍的弯曲,回球弧线比之刚才发生了猛烈的变化:第一弧线很“冒”,自己感觉第一弧线旧已经非常的“拱”了,球从球拍上被“甩”出去的感觉非常明显,给人一种力量通过OC的形变被完完全全传导到球上的感觉,相对的象P500这样的拍子,这种发力会给人球吃进去吐不出来的沉滞感,而借力一流的芳碳板,往往发到7、8成力时最大的问题就是力量莫名其妙的在球拍内消失了,给人很不扎实的感觉。可以说,在这个发力等级上,OC的能量感是最强烈的。接着退到2米左右,开始发全力猛抽球(不是冲),弧线很低很拱很长,平平的略有飘的感觉,比之CL,速度和扎实感要差很多了。
在这里想说一个题外话,就是关于基本功的:业余选手很多人衡量基本功好坏往往注意对攻能打多少个,确常常忽视动作的连贯完整性和最重要的发力正确。现在很多用碳板的朋友特别是这样,练基础的时候过于注意求点对、不失误,结果那发力实在惨不忍睹……我曾到过一个球馆打球,我对老板说想找个人打打基本功,老板介绍个人给我,说他正手对攻能打二、三百个(TAKSIM+狂飙3),我和他一练,发现他正手全是盖、碰、带回来的,我说咱两不比发球,全打奔球你拿不到三分(其实我接发球也不好,呵呵)。结果一打,我攻两板就故意功一个力量小的飘球过去,他一碰就下网,结果打了一个11:1,我说你这也不是对攻,压根不能算基本功。
经典名品,OC弧圈快攻机器 拍柄正面 :
经典名品,OC弧圈快攻机器 拍柄背面 :
2.拉球 其实根本不用我多说了,OC的正手拉球绝对是旋转、力量的完美结合。 先是教练推我正手,我略退台拉下降点高调直线到教练的反手。感觉弧线非常的好控制,球到了高点以后下降非常快,落台以后基本是一条急坠的弧线,说明旋转非常的强,教练挡了两板以后顶不住了,出界,又试了几次,后来他盖推也用上了,还是出界多,于是开始推挤侧旋到我的中路,我继续拉高调,拉到6、7板以后,教练到底挤不动了,出界了。整个过程双方都是慢节奏定点球,完全是为了测试OC的旋转强度,几个球下来感觉OC的旋转非常好,并没有很多网友说的旋转出不来,容易被人打回头的情况出现,我想,可能还是动作问题:OC是很需要“迎前”的,绝不能站在那里“等”球拉,一定要转腰迎球迎上去拉,否则球会软啪啪的发飘,不仅速度大幅度缩水,旋转也会很打折扣。
经典名品,OC弧圈快攻机器底部大图 :
经典名品,OC弧圈快攻机器纹理细节 :
3.防守 现在大家对OC的讨伐主要源于此,我让教练在侧身位冲我的反手,我则将球拍摆好角度固定在那里等球,果然,“咣”的一声,第一板就下网了,当时手感似乎是球碰在一本松松散散的杂志上,力量被一吸而光,球接着掉地上的感觉。这在我过去用过的普碳、P700上可是变直线的不二手法啊……于是我退台一些,用传统的反手发力方式去发力高点“推”教练拉来的弧圈球(我的反手发力也还是传统中国横板的“推”为主),结果不仅力量松散的感觉没有了,球还很有速度,乒乒乓乓推了七八板才因为点没迎上下网了一个。很明显,硬板里的常用的反手借力在OC里几乎是行不通的……
经典名品,OC弧圈快攻机器 重量 :
经典名品,OC弧圈快攻机器厚度 :
经典名品,OC弧圈快攻机器 包装 :
注:具体细节以实物为准。